时间:2024-04-30 07:20点击:131
张翼远: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
原创 三线定乾坤 股与道十三篇 2022-08-19
在中医看来,无论身体出现何种疾病,都是阴阳失和的原因。“生”是什么?就是阴阳具体的结合,相斥、并相吸引的统一产物;“老”是什么?就是阴阳在体内不断变化、衰减的过程;“病”是什么?就是阴阳在体内出失调的结果;“死”是什么?就是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崩溃。
阴阳失调主要原因是“正气不足”,造成外邪入侵。也就是我们的身体虚弱造成抵抗力不足,外面有些病毒和细菌之类的很容易造成感染让我们生病。
"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的法则就是“法于阴阳”;实施的方法就是“和于术数”。 病在于"三分治,七分养",养大于治。《黄帝内经》在开篇提出养生治病七个方面的总纲:
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远古时代的人都懂得养生之道。道就是宇宙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地有常道,人能体察天地之道以为道,是谓知道者。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养生的正确方法。但我们却视而不见,依旧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五花八门的养生知识,琳瑯满目的保健品让不少人误入歧途,掏空了腰包的同时也得到了身受其害。莫道人间无温暖,只因寒来不备衣。医院的住院大楼越建越高,看病的人流与日俱增……这一切的一切也佐证了人们养生知识的贫乏与无知的可怕。
不少人总喜欢把健康托付给医生,寄希望于药物,岂不知健康本身与医无关,于药无缘。因为失去健康才就医吃药。
正确的养生之道。在于养心,调整我们的情绪,把耳闻目睹到的积极的方面保存下来,再把消极部分强行抹除掉,让心不再藏污纳垢。久而久之,伴随着心的一步一步纯洁,不少坏习惯会改掉,行为变美了,性格变柔和了,身体也就越来越健康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养生才有正确的方向。长久的健康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2、法于阴阳
医生治病就是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让病人的生理各项指标重回动态平衡。简单说就是顺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达到身体内的“阴阳平衡”。
人体内阴阳两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达到动态的相对平衡。如果人体的阴阳能维持这种协调平衡,人的身体才能健康。反之,阴阳的平衡协调被打破,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治疗疾病就是纠正阴阳不平衡的状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相对平衡。
3、和于术数
“术’指方法和技术,‘数’指气数。即以各种方法和技术,观察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故"术数"是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和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和于术数”重点在"和”,这四个字表面上看是要跟术数相“和”,其实质包含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念: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1)人与自然"和”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不能胜天,只能顺应自然。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但它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双向的。医学让我们更好地战胜疾病,但高科技带来“光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被称为现代瘟疫。“和于术数”进行整体五脏养生调理,将让人体健康,战胜疾病,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保健之路道路。
2)人与社会"和”
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生活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命活动必然会受到影响。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婚姻、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往往会使人精神压抑、以至紧张、恐惧,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人心浮躁、焦虑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平时不要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对于这些不好的事,不要用心去“气”,要用我们自己认为正确的行动去做,这才是正确的。要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事物,要学着去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个社会发展。
3)人与人"和”
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不可避免的要与别人打交道。每个人的性格与个性都是不同的,不要老想改变别人的个性和观点,多心平气和为他人想一下。即使有你看不惯的人,“惹不起的可躲的起”。或者至少你也可以告戒自己“我不能以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与他周围的人能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盲目附和,这样的处事为人就是“和”。反之,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讲原则的“人云亦云”,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
4)人与心"和”
身与心要和谐,不要总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计较,与自己过不去。事业成功与天时、地利、人和因素有关,不成功者更不能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内心的不平衡,会使内脏功能失衡而生病。中医经典文献反复强调,一切疾病皆由心生,好的心情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人要有追求,这一点没有错,但要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合理地利用能力。这个能力包括身体的和心理的承受能力。对对而言,心理能力要比身体能力难以自我把握,因为每个人都基本上都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力。比如自己能跑多快,能举起多重的物体;而心理能力不是每个人自己能把握准的,特别是长时间慢性的对心理的各种各样压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身体,一旦发现多是不可逆的损害。总之,做超出自身身体和心理能力的任何事,短时间会损害健康,长时间如此就会使人生病。
很多心身性疾病,是与人平时的精神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高血压、糖尿病和各种肿瘤疾病的发生虽然原因众多,但与人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疾病的产生虽然多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但从自身心理方面回顾与追述,总能找到心理或心态发生偏差的影子,它就象火车岔道一样是慢慢走偏的,等我们体检发现时,往往已经是形成了不可挽回的固定病态模式,即必须终生服药来对抗它。高血压、糖尿病就是如此的疾病。人往往是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才懂得健康的重要;快要失去生命的时候,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4、食饮有节
饮食要有节制与节律:其一、有节制,就是要注意每天吃饭总的摄入能量。在六十年代前,提倡预防“病从口入”多是指吃了不卫生的食物患上了胃肠道传染病。现在更要强调“病从口入”,因为过量的不合理的饮食会使人们患上所谓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富贵病”。其二、有节律就是要求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经常夜宵和爱吃零食都是对健康不利的。
5、起居有常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告诉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要有规律,不要熬夜娱乐,睡眠更不要“颠倒黑白”。从医学角度简单的讲,白天和夜晚人体内分泌的各种激素是不同的,长期“颠倒黑白”的过日子,势必引起人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6、不妄作劳
在日常生活、工作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过度都会给人体造成的损害。《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提倡“有氧运动”。合理的锻炼要讲究一个“度”字,这是一个变量的度,由每个人当时的身体状况所决定。总之一句话:锻炼以不让人感到疲劳为度。每天能有20分钟的有氧锻炼活动,如此锻炼两周,你的身体素质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观。所谓“有氧运动”就是运动时只是心跳略增快,不出现气喘。运动后不感肌肉酸痛,略有疲劳感,休息后可恢复。
7、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形与神俱”,我们脏腑功能与身体外在活动的表现和年龄相符合。就是在有生之年“背不驼,眼不花、耳不聋、活动自如,思维清楚,老而不糊涂,快快乐乐生活每一天。”从而活到自身禀赋所应该活到的寿命期限,根据现代各种方法,推算人类的平均寿命应该在120岁以上。过百岁,无疾而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健康目标。
分享让知识更有价值
来源:《毛泽东人民大学》20240430,第6版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