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4 10:24点击:41
——与智者说《哲学创新何以可能》商榷
作者:朱云川
著名民哲智者说先生,发表了公众号文章《哲学创新何以可能?》(简称原文),引起网友关注和争议。哲学能不能创新?当然可以,但并不容易。
当代圣贤朱老师指出,哲学创新主要有三个层次五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的创新,二是关注对象的创新,属于智者级-感性层次;三是思维方法的创新,四是观念纠偏的创新,属于大师级-理性层次;五是哲学本体的创新,开辟一整套哲学体系,属于圣贤级-系统层次。
问题在于,哲学重在纠偏,不在于创新。至于枝叶花果们,天天热衷于创新。要谈哲学创新,必须正确理解三个区别:哲学与科学,哲学与理论,哲学与文艺。
其一,哲学与科学
哲学在守正,科学在创新。
守正,就是纠偏,为道日损。哲学以道德为准则,去伪存真,扶正祛邪,尊道根德干,以正枝叶花果种子。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哲学必须真实,对人民群众才有说服力;必须正确,才能现实管用、长生久视、永恒不朽。
创新,就是发展,为学日益。科学以实用为原则,喜新厌旧,新旧更替,创新没有止境,不知所终。科学就是一种工具思维,不等于真实,更不等于正确。自然科学史证明,成为过去的科学观点或理论,不大都是虚伪或不管用的骗局。
必须指出:太阳底下无新知,属于哲学思维,活人哲学;工具出新知,属于科学思维,知识哲学。
其二,哲学与理论
哲学在标准,理论在辩护。
哲学以道德为标准,道德哲学是一棵生命之树。比如,道为根,德为干,仁为叶、义为枝、礼为花,智为果,信为种子。这是唯一一个扎根于真实世界及其规律(世界观)或活人现实生活(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事实起点、逻辑过程、现实结果、系统完备的人类精神文明体系。
理论以世俗名利为导向,大都是盲人摸象、曲学阿世、裂道自专。
盲人摸象,指缺乏全面系统思维,着眼于局部的相对认识,属于认识对象的局限性;
曲学阿世,指故意违背道德的辩护,着眼于世俗名利诱惑,属于伪理性的党同伐异;
裂道自专,指源于个人喜好的自以为是,言过其实的浮夸乱赞,属于文艺宣传宗教范畴。
比如,墨家以德(科技)为本,只讲树干(实干)的好处,不要道根,不问是谁的种子。儒家以仁(人心)为本,只讲叶子(民主)的好处,不管其根本,是谁的叶子。
法家以义(规矩)为本,只讲枝条(法制)的好处,也不管其根本,是谁的枝条。兵家以礼(暴力)为本,只讲花朵(礼仪)的好处,不服就干死它!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哲学、理论、思想的人,就好比是一颗一颗的信仰种子。他们可以长成一棵什么树,还是一棵什么草,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有没有种子,决定于他们的哲学初心、理论选择与现实环境。
其三,哲学与文艺
哲学尚唯一,文艺喜多样。
古今中外,哲学不是一片森林,而是一个个独特本体的山峰。可以说,一个哲学本体,代表一个山头。不同哲学本体,代表不同山头;同一哲学本体,代表同一山头。
比如,昆仑山代表道德哲学,泰山代表儒家学说。 哲学大山的高度和体量,可以代表哲学的境界高度(水平)与社会体量(影响力)。
有道是:文以载道,艺以养德。哲学为里,文艺为表;哲学为主,文艺为仆。哲学是文艺作品的灵魂和核心价值观。
总之,哲学是一座座山峰,科学是山中的巨石;理论是哲学山中的溪流,文艺就是山中的花草树木,受不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同表达形式。
朱云川
20250224
附原文网友留言(观点未必正确,仅供参考)
请叫我赵同志:
作者君,我感觉你对现实还是有点反应迟钝了,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真理,而是真理太多了,都在抢夺话语权,换言之,这是一个全球版的百家争鸣时代。
真理这个东西,现在我们已经明白并不具有唯一性,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么,你憧憬的哲学创新还来得及吗?比起西方自1968年以来的政治正确真经,你认为你的经优势在哪里?
理论的失败其实不一定是因为错误,而是因为被替代,就像现在不流行邓丽君的歌,不是因为不好听,而是因为有了新的好听的歌曲。哲学这种东西,从思想史角度看,其实也是遵循和流行歌曲同样的规律。
二然斋士:
哲学是学问,是系统的知识。知识是通过科学认识得来的。它只存在认识是否客观、确切的问题,而不存在所谓的创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