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兴国网)

‌陈曙光: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4-07-02 09:05点击:308

陈曙光: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几个问题

马列微讲堂 2024-06-27

  摘要:共产主义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作为学说,具有真理性;作为运动,具有现实性;作为制度,具有必然性。共产主义社会,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共产主义学说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共产主义运动铸就了伟大的历史丰碑,高举共产主义旗帜,我们有底气、不输理。迈向共产主义的征程不是"走红毯","苏东"的失败不意味着共产主义事业的失败,理想与现实的间距不能成为抛弃共产主义理想的理由,西方的遏制围堵不会改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我们有定力、不动摇。共产主义是历史地发展起来的。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把握现在,拥有未来。14亿中国人都做好自己,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接力下去就是共产主义。

  关键词: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渺茫论”;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思想研究”(15ZDA00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改革方法论研究”(15AKS004);

  作者简介:陈曙光,男,湖南浏阳人,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人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依然需要共产主义,因为我们的事业不能没有方向。共产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远大目标,什么时候都不能变;作为当代中国的思想旗帜,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什么时候都不能缺。没有共产主义的原则和信条,中国不可能铸就如此辉煌的历史成就,不可能书写如此动人的中国故事,也不可能走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明天。

  

  一、共产主义是一个总体范畴

  

  共产主义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制度,是完整理解共产主义科学内涵的三个维度。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具有真理性。为了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总结国际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科学共产主义学说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描绘了共产主义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趋势。共产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就在于,它不是如同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仅仅基于人性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展开道德批判,仅仅从抽象的伦理原则出发去构想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而是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切分析中,从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确切分析中,合乎规律地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共产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已经为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证明、所检验。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运动,具有现实性。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马克思说得好,消灭私有制度的思想,有共产主义思想就完全够了;但是要消灭现实的私有制度,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共产主义也是干出来的,没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什么都是浮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及社会主义实践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继续和深化;我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今天,我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发展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新阶段,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的每一点发展进步都是向着共产主义这一终极目标的靠拢,共产主义的因素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包含着共产主义,都离不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服务于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的”。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具有必然性。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直至最终进入共产主义,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共产主义的完全实现,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需要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持续奋斗。今天,虽然这个目标还在远方,但是共产主义必将实现,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结论。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揭示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与趋势,最终得出结论: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是其制度本身所无法解决的,随着矛盾的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这本身就是共产主义可以实现的证明。当然,这种证明还是不完全的,是尚未完成的,但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深入发展,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成功崛起,必将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更加有力的实践证明。

  共产主义学说、运动、制度三位一体。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是不可分的,没有“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便不可能造成共产主义的理论,更无法发展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反之,离开了共产主义理论的指导,“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就会因为缺乏行动纲领、远大理想和组织纪律而停留于自发的阶段,不可能上升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制度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结果和终极目标。没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便不可能累积起现实中的共产主义因素,便不可能建成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对于共产主义,仅仅理解为一种社会制度,未能看到它还是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现实运动,这是片面的;将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制度简单割裂开来,看不到我们今天的事业就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是向共产主义终极目标的前进,这也是片面的。

  总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思想武器;作为一种制度,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进步、最美好的理想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作为一种运动,它“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世界的东方。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形态。人们基于对美好社会的无限憧憬,也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总是热切地希望知道未来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究竟好在哪里?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给出了原则性的回答。

  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马克思恩格斯大致勾勒了如下基本特征: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消费资料按需分配,阶级消灭,国家消亡等。现在,印刻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这些具体的条款,今天我们应该准确理解这些条款,不宜做出不着边际的发挥。比如,有人将“按需分配”解读为 “要啥有啥”“共产共妻”,其实,这种发挥要么是主观臆断,要么是用心不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描绘当然是对的,但这还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表层特征,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表层背后的实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现象,亦有其本质。认识事物,关键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认识共产主义,关键是穿越表层抓住深层的本质,如果仅仅顾及表层,这是舍本逐末的表现。

  那么,共产主义的深层本质究竟是什么?根据经典作家的描述,共产主义社会,说一千道一万, 就是 “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自由个性”的实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用文学的语言,比拟的手法,富有诗意地描绘了未来社会的面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透过这些感性的文字,深层寓意显而易见,这就是:在未来社会中,消除了“把一个人变成农民、把另一个人变成鞋匠、把第三个人变成工厂工人、把第四个人变成交易所投机者的分工,每个人都可以摆脱单一工种的局限性,摆脱强制性的旧式分工,都可以自由地、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能。这难道不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吗?

  在《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的本质意涵被经典作家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关于未来社会的一个核心命题,直截了当地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要义。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又以“自由个性”来描述未来社会。“自由个性”几乎可以理解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同义语。“自由个性”所标示的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个人不仅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而且也最终超越了“物的依赖性”,人的体力、智力、才能、兴趣等都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自由个性”的实现,意味着每个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实现了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真正的和解。

  概言之,“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是未来社会的身份标签和基因密码,正是这一点将共产主义社会同一切旧社会从根本上区别开来,除了以这一点来界定未来社会的身份,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身份标识。今天,我们理解共产主义,关键是抓住这一本质,“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看当代中国是不是向着共产主义的方向迈进,关键也是看每个人发展的自由度和全面度是不是越来越高,是不是比过去能够更自由、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三、“共产主义渺茫论”为什么是错的

  

  自共产主义学说诞生以来,“共产主义渺茫论” 就一直挥之不去。质疑共产主义的奇谈怪论很多,概括起来,比较有市场的无外乎以下两种论调:

  第一种论调:共产主义太远了,远得叫人望眼欲穿。最常见的说法是,共产主义是遥远未来的事,需要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与我们这代人无关,与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也无关,这不摆明了在忽悠人吗?

  共产主义是一个过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接力奋斗,这是事实。但据此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则是错误的。有的人嘲笑共产主义太遥远,远若银河;太崇高,高若繁星;虽能望得见,却遥不可及,好比“手摘星辰”——想得美,办不到!他们宁愿相信天国的存在,也不愿相信共产主义的实在。

  然而,他们不知道,完全的共产主义还很远,但不完全的共产主义已经诞生。“渺茫论者”只看到共产主义的完全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看不到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已经是一个事实,这是片面的。20世纪出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于共产主义之外的社会形态,它仍然属于共产主义的范畴,只不过“还不是完全的共产主义”,而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或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的生产力落后、 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进入共产主义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向着完全的共产主义慢慢接近的一个特定阶段,也属于共产主义的范畴。鉴于社会主义在我国已经是活生生的事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 我们已经生活在共产主义之中了。至于共产主义的完全实现,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的事,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共产主义再远,也远不过他们的天国,如果籍此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那就是肤浅的了。

  他们不知道,作为理想社会的共产主义还很远,但作为运动的共产主义早已存在。“渺茫论者”看不到现实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看不到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向着共产主义最终目标的靠近,这也是片面的。今天,我们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 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等等,这些都是在社会主义的母体中植入共产主义的因子。我们致力于完成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正是为了向着未来的理想社会挺进,为了给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积蓄能量、开辟道路。共产主义再难,只要不犯颠覆性、方向性的错误,就会不断接近。胡乔木同志曾经以“登泰山”为例来说明。他说:“我们已经走到上泰山的中途,当然可以证明这泰山是确实存在的,因而泰山顶也可以预料是确实存在的;尽管没有到泰山顶,还不能预先测定它的具体形状,但是绝不能说它是虚无缥缈的。”今天,我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进行了90多年,共产主义事业已经推进到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新阶段,这是对 “共产主义渺茫论”的一个最有力的驳斥。

  第二种论调:共产主义太好了,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比如,有人说,共产主义社会要什么有什么,按需分配;有人说,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只有好人没有坏人;还有人说,共产主义社会人人都没有固定的职业,上午打猎,下午捕鱼,晚饭后从事批判,等等,这确实太好了,令人羡慕,但问题是人性达得到吗?

  共产主义确实是人类迄今所能预测到的最美好的社会,但也必须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完全实现是遥远未来的事,没必要也不可能作出具体的描绘。马克思主义不是占卜学,共产党人不是算命先生,无法一板一眼地预测遥远未来的社会面貌。未来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某个时刻应当做些什么,应当用什么办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于这样的提问方式,马克思认为,“提得不正确”“提出这个问题是不着边际的”,这只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展望未来社会时,仅仅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本质特征,而未来社会的具体情形、具体细节则留给未来的实践、未来的人们去回答。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对遥远未来的事,设想得越具体,越容易陷入空想。

  “渺茫论”者以夸张的手法,戏谑的态度, 极尽反讽之能事,沉溺于对未来社会具体细节的主观臆想和过度演绎,这完全是别有用心。他们扬言世上的资源有限,而人的欲壑难填,人人都需要山珍海味,穿金戴银,别墅豪宅,宝马奔驰,万贯家财,高官厚禄,黄袍加身,美女在侧……这难道不是乌托邦吗?当然,“渺茫论者”在这里预设的价值立场就是,他们所念兹在兹的“山珍海味”“穿金戴银”“万贯家财”……是永远值得追求的,永远不会沦为人们所鄙夷的对象。至于这一价值预设是否正确,这里不予置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看事物关键是抓住本质、把握趋势,而抛开本质于不顾,虚构细节大做文章,将共产主义庸俗化、科幻化,其手法是低级的,其方法是错误的。

  历史主义方法告诉我们,以今天的人和物为标准,来衡量遥远未来的人和事,这是错误的。共产主义的完全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可以做出方向上的预见,但未来的社会具体呈现出何种面貌,生产力水平究竟达到何种高度,人的精神境界究竟提高到何种程度,社会产品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按需分配”,社会将以什么样的速度打破旧式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劳动将在何时变成“生活的第一需要”,列宁认为,“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这些问题都只能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

  

  四、作为信仰的共产主义何以何能

  

  高举共产主义旗帜,我们有底气、不输理。当然,这种底气不是无条件的,也不会凭空产生,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和理由。

  共产主义学说占据了真理的制高点,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共产主义学说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第一次破解了“历史之谜”,奠定了一座人类思想史上难以超越的思想高峰。正如海德格尔所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 座不可逾越的思想高峰。”今天的世界没有偏离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道,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全球化的新进展,正在继续为马克思主义作“注脚”;今天的中国依然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正在继续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作“担保”。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随着人类实践的长期发展,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并向着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过渡,这是铁的必然性,这是历史的大逻辑。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是我们高举共产主义旗帜的最大理由、最大底气,任何时候都不输理。

  共产主义制度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共产主义承诺的美好愿景。马克思毕其一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矢志不移地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主义自一开始就将“全人类的解放”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这也是共产主义的承诺。从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不断摆脱自然的枷锁、权力的枷锁、资本的枷锁而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前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人没法摆脱人身依附而获得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人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却又受制于资本的奴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这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里,既没有了人身依附,又摆脱了物的奴役;在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里,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上升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在这里,“迫使个人奴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成为现实;在这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社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因此,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美好、最符合人性的社会,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它呢?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剥削、压迫和不平等,共产主义就始终是人们追求解放和正义的一面旗帜,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它呢?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追求苦难,物质丰富、社会和谐、天下大同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为什么要逃避呢?

  共产主义运动铸就了伟大的历史丰碑,我们的底气来自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功。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有过灿烂的历史,以致于今天我们才有资格以“复兴”这个深具历史感的词汇来描绘我们的目标。但是,近代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们为什么叫共产党?因为我们的行动纲领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干的就是共产主义运动,指导我们运动的思想武器就是共产主义学说。近百年来,共产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主旋律;在共产主义这面旗帜下,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 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三大历史性贡献,都离不开共产主义的正确指引,都归因于共产主义的光辉旗帜,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成果。试问,如果这样的历史贡献都不足以支撑起我们对于共产主义的底气和自信,还有哪面思想旗帜有底气、有理由自信?

  

  五、共产主义美好理想如何直面骨感的现实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今天,试图扰乱中国心智的大有人在,“共产主义”这面光辉旗帜也遭到了国内外某些势力的恶意歪曲、攻击和诋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我们有定力,不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谷所惧,不为眼前的困难所惑,不为西方的忽悠所扰,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进。

  第一,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我们有定力,不动摇。“苏东”剧变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并陷入空前低潮。目前随着中国的崛起,呈现出反弹和复苏的迹象,但总体上仍未摆脱低谷的窘境。导致挫折的原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因主要在于,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远不像“走红毯”那么风光,也不像“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人们对它的认识必然经过一个凤凰涅槃、化蛹成蝶的过程, 因而出现偏差、挫折甚至暂时倒退是不可避免的。外因则在于,共产主义运动所挑战的正是西方几百年来所形成的利益堡垒、制度模式和价值观念,因而必将遭到一切反动势力的极端仇恨和竭力攻击,妄图将共产主义运动扼杀于摇篮之中。列宁指出, “历史通常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发展的”。有高潮有低谷,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正是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演进的路线图,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也不例外。更何况,这些挫折不是共产主义“惹的祸”,而是背叛共产主义学说导致的恶果,不要认为社会主义没有了,共产主义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正如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位掌门人所说:“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他的这一判断已经为今天的事实所证明。

  第二,面对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间距和落差,我们有定力,不动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尽管属于同一社会形态,但这两个阶段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存在着重大差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间距和落差就更大了。比如,在今天的中国,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远没有上升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远未达到那一步——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承诺的“自由个性”也依然是令人“高山仰止”的神圣境界;旧式分工还没法超越,三大差别还依然存在;经济领域还只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甚至还不得不学习借鉴西方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再比如,中国面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消极腐败、贫富悬殊、环境污染、践踏公平正义等问题还存在,有的还很严重,这些都与共产主义理想相距甚远。如何看待这些现象?一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天建不成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美到完美的发展过程, 不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无法终结初级阶段,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法接近大同理想。二是要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成功的一面,也有问题的一面。这“两面”有主次,其中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看问题要看主流、抓主要的一面,不能因为问题而否定成绩,不能因为理想还在远方就抛弃理想。三是要从本质的高度看问题,中国向西方开放,向西方讨教治世方剂,全面深化改革,但中国并没有丢失自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别的主义,它首先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没有丢,共产主义的思想旗帜没有丢。四是要从历史的趋势看问题,中国面临的问题属于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必将不断地走向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现实必将不断地趋向于理想,这是当代中国的大趋势。

  第三,面对西方的价值观围堵和质疑,我们有定力,不动摇。在西方的意识形态话语中,“共产主义”是一个完全被排斥和否定的概念。西方秉持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习惯于扮演“上帝的选民”和“救世主”的角色,向全世界传经布道,宣传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反共先锋尼克松一生致力于颠覆共产主义,祈望西方世界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战场上“不战而胜”。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公开宣称,我们“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西方 “和平演变”的策略在“苏东”国家取得了成功,下一个目标对准了共产主义的重镇——中国。进入21世纪,西方对中国的价值观围堵,从“价值观外交”,到“C型包围圈”,再到“亚洲繁荣之弧”,尽管花样迭出,然收效甚微。这是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中国的成功归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归因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归因于共产主义旗帜的引领;我们清醒地知道,社会主义的有些东西永远不能丢,资本主义的有些东西永远不能学;我们清醒地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对于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有信心,对于自己坚守的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有信仰,对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有主张,对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定力,不会盲目地与“国际惯例接轨”,不会盲目地接受西方无偿提供的方案,不会抛弃共产主义来迎合西方的口味。

  

  六、沿着中国道路能否通往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动,是历史地发展起来的,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总的过程中,又包括许多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又各有其特点和具体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把现在要做的事放到将来去做;也不能超越时代的要求,把将来才能做的事拿到今天来做。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绕过社会主义阶段。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则把这两个阶段分别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 “共产主义社会”。今天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一般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体上属于同一类型的社会形态,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发展阶段,而不是两种不同的 社会形态。这两个阶段在发展水平、成熟程度上有重大差别,但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虽然还是“不完全的共产主义”,但它是通往共产主义的第一步,是实现共产主义无法绕开的必经阶段。没有低级阶段的积累,就不会向着高级阶段飞跃。试图跳过社会主义阶段,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是天真烂漫的想法。我们不会再刮什么“共产风”,人为地缩短社会主义时期,急于迈向共产主义,过去我们有这方面的教训,那种失败的苦头我们已经尝够了,今天我们已经学习得聪明多了,决不会再去干过去曾经干过的那些蠢事。我们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决不允许采取任何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观主义、空想主义和冒险主义的政策,如果那样做,那就只能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破坏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从而必然招致失败。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增添共产主义因素,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共产主义因素只会愈来愈多、愈发鲜明,最终累积起实现共产主义的巨大能量,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最动人心弦的一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各个国家,由于文化传统不同,历史命运不同,现实国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应该以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没有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也没有简单重复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以“社会主义”为底色、以“中国国情”为基点、以“中国特色”为标志、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接力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命运相连,本质相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中国道路是不是好,只能拿事实来说话,由人民来裁判,而不必顾及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在一边信口雌黄、说三道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崛起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世界历史事件。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是一条走得通、走得好、走得稳的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条道路能够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我们已经沿着这条道路走了几十年,今后还将继续走下去。

  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理想是高大上的,但绝不是假大空的。不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14亿中国人,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 接力下去就是共产主义。

  (注释从略,详情见原文)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