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兴国网)

传统理论与共产主义五大保障比较

时间:2025-03-10 09:45点击:23

  作者:朱云川

  

  传统理论,指马克思主义传统教科书的主流观点,不一定属于经典原著的观点。五大保障的观点,更接近于经典原著的观点,属于新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成果。

  

  一、相同点

  

  1. 价值追求的共通性

  无论是朱云川老师提出的共产主义五大保障,还是传统共产主义理论,都秉持着公平、平等的核心价值追求。传统共产主义理论强调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平等。

  朱云川老师的共产主义五大保障,即养老、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全体人民免费,也是为了消除因经济因素在这些基本生活需求方面造成的不平等,让全体人民在这些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领域享受平等的待遇。

  两者都以实现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标。传统共产主义理论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将从异化劳动、社会分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共产主义五大保障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当人们无需为养老、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担忧时,就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自由去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探索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社会事务等。

  

  2. 对社会整体发展的关注

  传统共产主义理论重视社会整体的发展,强调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计划经济等手段合理安排社会生产,以满足全体人民的需求。朱云川老师的共产主义五大保障同样着眼于社会整体。这五大保障是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出发,考虑到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刚需,通过保障这些方面,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例如,当全体人民都能接受免费的教育时,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提升,这对社会的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免费的医疗保障则有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3. 对道德经济基础的依赖

  传统共产主义理论认为,公有制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计划经济基础。在公有制下,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这为实现社会公平分配提供了可能。朱云川老师提出的共产主义五大保障,依赖于人民共同制的道德经济基础。

  只有在公有制或人民共同制占主导地位的道德经济体系中,才能够有效地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在养老、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免费保障。

  例如,在公有制或人民共同制下,政府可以对住房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避免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为全体人民提供住房保障。

  

  二、不同点

  

  1. 表述与聚焦的差异

  传统共产主义理论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从宏观上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它以生产力极大发达、物质极大丰富、人民道德觉悟极大提高为实现条件,简称“三高”。实际上,正是这三个极大条件饱受争议,类似于画饼充饥式的理性的狡计,传统共产主义因此被污蔑为乌托邦、空中种树、永远的地平线。

  朱云川老师提出的共产主义五大保障则是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五个最基本的刚需方面进行聚焦。它以产能过剩、产品过剩、知识过剩为实现条件,简称“过剩”,更加具体地指出了在当代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人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这种表述更加直观、贴近现代社会生活实际,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共产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传统共产主义理论更多地是从理论框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进行阐述,而共产主义五大保障则像是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社会的具体情况提出的一种实践导向的理论补充。

  例如,传统共产主义理论在论述按需分配时,是基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假设下的一种宏观设想;而共产主义五大保障则具体到了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面临的养老、就业等实际需求如何得到满足的问题。

  

  2. 实现路径的侧重不同

  传统共产主义理论在实现路径上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逐步发展生产力,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全面建立,经过社会主义的长期发展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这一过程注重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简称政治挂帅。

  朱云川老师提出的共产主义五大保障可能更侧重于在现有社会制度框架下,通过政策调整、社会资源整合和社会意识的转变来逐步实现,简称文化先行。

  例如,在就业保障方面,可能更注重通过政府的就业政策引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化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的参与等方式,在不改变现有社会基本结构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就业保障。

  传统共产主义理论的实现路径更多地是一种宏观的、历史性的规划,需要暴力革命外科手术来解决。这种权力集中方式,高度取决于执政党的道德境界和革命自觉性。如果执政党出现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革命就可能半途而废,结果人亡政息。

  共产主义五大保障的实现路径则更注重当下社会具体问题的解决,从微观层面入手,逐步积累成果,以实现共产主义在当代社会基本需求保障方面的体现,属于文化先行自我革命的和平办法。

  

  3. 时代背景的反映不同

   传统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于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如阶级剥削、贫富分化等,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朱云川老师提出的共产主义五大保障则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当今社会,虽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但仍然存在着养老、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贫富差距在这些基本需求方面的体现较为明显。共产主义五大保障正是针对当代社会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的应对之策,是传统共产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的新发展和新应用。

  总结起来,朱云川老师提出的共产主义五大保障与传统共产主义理论有着价值追求、社会整体发展关注和道德经济基础依赖等方面的相同点,但在表述与聚焦、实现路径侧重和时代背景反映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点。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为探索共产主义的实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指导。

  (本文根据朱云川老师共同主义哲学,由Ai助手写作修改而成)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