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兴国网)

朱云川:共同富裕就是实干共产主义

时间:2025-02-21 18:49点击:54

  ——与恩格斯谈人民共同制和职业轮换制

  ‌作者:朱云川

  

  有人提问:“如何面对现实,冲破分田到户、分散的个体经济的桎梏,将血缘干细胞的农户和农村社会经济细胞共同体的张力统一形成一个和合力,重建一个全新、整体、系统、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组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已历史的成为当代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大使命。”

  

  朱老师答: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第二个问题。1847 年,恩格斯早解决了这个事情,你们还在黑暗中摸索呢。

  

  宪法规定,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为什么只允许一小部分人当主人(先富者),其他人民(穷人、待富者)普遍陷入歧视、贫困和失业,甚至想当奴隶(找工作)都不能呢?

  

  比如,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大约7%的先富者占有93%的财富,93%的穷人、待富者分享7%的财富。

  

  根据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二步战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实干共产主义。

  

  (1)因此,有必要重建人民公社和国营企业。允许和支持一半以上的人民——工农兵学商,不用参加公务员考试,只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都应该享受公务员待遇。全国各行业人民基本上统一待遇,地方和特殊工种略有区别。

  

  (2)这样一来,大量集中在城市的大学生、青年失业,只要志愿参加轮换工作,轮流从军、务工、务农、从事骨干商业服务业、当干部。只要不一辈子当农民、工人,即可解决三农问题、脑体融合、工农融合、城乡融合、人的精神解放等一揽子共产主义社会工程问题。

  

  (3)人工智能的应用,现有劳动人口相对多了,可以减少个体劳动时间。比如,采用半天工作制,一方面增加大约一倍的就业人口,另一方面利用半天业余时间,过上陪伴家人更加幸福的日常生活。或者免费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必然大量创造全新的社会职业,从而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4)为什么要五年一轮换,避免社会职业终身制呢?就是要避免产生审美疲劳、职业垄断、阶级固化、道德异化。比如,一辈子当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不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或者不当腐败分子,都是不可能的。

  

  (5)反之,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人民的孩子们都应该享受免费免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18-20岁大学本科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大部分研究生专业,立足于岗位成才,要以现实需要的实际成果获得研究生文凭和职称。

  

  (6)具体工作申请,根据国家需要、个人兴趣、岗位技能来确定。同一单位内,也要实行干群轮岗制(半年一次),让人民普遍拥有基本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及时纠正单位内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等。

  

  (7)包括工程师、技术员、医生、教师、律师等技术专业强的,也要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城乡、单位的合理轮换。做好比学赶帮带等工作,让优质的资源利用更加公平合理,普惠全国人民。

  

  (8)工农兵学商干,一样都干五年,各类人才济济,接班人不再是问题。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满三十年,五十岁左右退休,如果有精力,可以再干一干自己喜欢的正当事情,享受健康、幸福、快乐的晚年。

  

  ——这就是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和朱老师的细化设计。

  

  关于人民共同制和职业轮换制,具体方案见另文。(朱云川)

  

  附原文: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  

  第二十个问题:最终废除私有制将产生什么结果?

  

  答:由于社会将剥夺私人资本家对一切生产力和交换手段的支配权以及他们对产品的交换和分配权,由于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管理这一切,所以同现在的大工业管理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除。危机将终止。

  

  扩大的生产在现今的社会制度下引起生产过剩,并且是产生贫困的极重要的原因,到那个时候,这种生产就会显得十分不够,还必须大大扩大。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过剩不但不会引起贫困,而且将保证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

  

  这种生产过剩将是新的进步的条件和刺激,它将实现这种进步,而不会像过去那样总是因此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

  

  工业的这种发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现在由于私有制的压迫和土地的分散而难以利用现有改良成果和科学成就的农业,将来同样也会进入崭新的繁荣时期,并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

  

  这样一来,社会将生产出足够的产品,可以组织分配以满足全体成员的需要。因此,社会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相互敌对的阶级就是多余的了。这种划分不仅是多余的,甚至是和新的社会制度互不相容的。

  

  阶级的存在是由分工引起的,现在这种分工将完全消失,因为要把工业和农业生产提高到上面说过的水平,单靠机械和化学的辅助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相应地发展使用这些手段的人的能力。当上个世纪的农民和工场手工业工人被卷入大工业的时候,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人,

  

  同样,由整个社会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人来,共同经营生产不能由现在这种人来进行,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只隶属于某一个生产部门,受它束缚,听它剥削,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只能发展自己才能的一方面而偏废了其他各方面,只熟悉整个生产的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部门的一部分。就是现在的工业也越来越不能使用这样的人了。由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的工业,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

  

  因此,现在已被机器破坏了的分工,即把一个人变成农民、把另一个人变成鞋匠、把第三个人变成工厂工人、把第四个人变成交易所投机者,将完全消失。

  

  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于是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必然消灭。

  

  因此,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一方面不容许阶级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这个社会的建立本身为消灭阶级差别提供了手段。

  

  由此可见,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的将是同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单从纯粹物质方面的原因来看,这也是共产主义联合体的必要条件。

  

  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仅仅适应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阶段,这种状态是一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一点现在人们就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

  

  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