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08:06点击:241
知名学者郑永年:21世纪大学学制,该改改了
新京报
高考作为人生旅程中的重要一站,影响着很多年轻人的前程发展。
202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据官方数据显示,本年度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300万,较2023年增加51万,增长率达3.95%。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考生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高考的意义该如何看待?文科专业还有必要报吗?在大学中专注学习课堂知识更重要,还是实践更重要?
针对一系列学子关注的问题,新京报与今日头条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访谈,回忆他的高考经历,就当下的大学教育分享他的观察与思考。郑永年说,21世纪需要教育革命。他还提到“文科靠背诵无法解决社会问题,好的理论需要观察社会,关心现实”。
01
从卷自己,到卷别人,竞争已成当代常态
谈及记忆中的高考,郑永年表示:对于我他们这一代人来说,高考可能是唯一改变命运的途径。
那时候农民离开农村都是很难的,每天起早摸黑干农活,可以考大学的消息还是从广播里听到的。第一次考的时候没有考上,复习一年后才考上,但当时其实并没有特别伟大的理想,也没有定下一定要考上北大的目标。
只是为了能走出去,努力地读书学习。那时候的“卷”跟现在的“卷”不一样,以前的卷是跟自己卷,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很大的竞争意识。现在的人是跟别人卷,竞争已成为常态。
02
大学课程与社会发展脱节,21世纪需要教育革命
谈及现代高考的意义,郑永年认为:高考当然还是很重要的,但很多大学里设计的课程是跟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的,21世纪需要教育革命。
放眼世界,中国学生的知识存量都是很有优势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存量知识几秒钟就可以在百科全书或网络中查到。
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学无所用,毕业找不到工作,同时很多公司也找不到符合需求的人才,这就是一种结构性错位,需要大学来调整。
03
文科专业冗余,但我们仍需要人文学科
在郑永年看来,我们仍需要人文学科,许多社会问题需要人文类学科思考和解决。
现在流行所谓的“消费降级”,知识的含金量也较以往“降级”了。但是人文社科依然很重要,人文精神很重要。
在电影《奥本海默》中,科学家追求研究与知识,政治家和资本家也有不同的思考,但最终考量如何运用知识,就需要人文类学科来做思考。一个社会的成功,不只取决于科学和技术,更取决于人文。
04
专注校园学习?还是走出去?
如何看待gap year?大学生该专注校园课堂,还是走出去看世界?郑永年表示:出门游历非常有必要,走出去、观察世界,实践然后才能出真知。
假设有两组人,一组经过正统培养,读完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另一组,直接去到职场当学徒,他认为,第二个群体的发展会更好。
马斯克如果一直读书,可能志气都会被消耗掉。
现在的教育教学总是教我们如何接受知识,但如何创造知识才是关键。接受知识在拥有人工智能的现代是很容易的,但人工智能不会观察世界,不会从0到1创造。
今日头条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