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兴国网)

‌‌道家以正治国,“王教授”们为啥说不能用来治国

时间:2024-05-16 10:43点击:78

  ‌‌道家以正治国,“王教授”们为啥说不能用来治国

  朱云川

  

  以老子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道莅天下,以正治国,无为而治,向来都是治国之至宝——帝王术。然而,某大学退休鼓吹儒佛而弃道家的"哲学王子"——王教授却说,道家思想不能用来治国。他的理由是:道家思想讲无为而治,不能为农耕文明提供一个伦理体系。

  中国历史上,汉唐明清早期几代皇帝,均以黄老治国,国运日盛,老百姓日子好过,全都迅速迎来了太平盛世。

  中后期的皇帝大都不明黄老,精神上以道教神仙为尊,庙堂上则以儒为师,以法治国,宗教愚民,导致人心混乱,国运日衰,终至国破家亡,改朝换代!

  可以说,正因为中后期皇帝有不用道家思想以正治国,国家才会失去长治久安的基因,社会上才会出现庸劣塞道,人心混乱,贪腐高发,政权灭亡。

  事实上,不仅农耕文明需要道家思想,包括军事、商业、工业、生态等其他文明要想长久正常发展,同样离不开以老子道德经为真理代言的道家思想。

  对于哪家思想更适合治国,历代学者、明君、政治家都有自己的总结,今略举几例。

  比如,汉初的”文景之治”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文帝、景帝奉行黄老之道,讲究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过多干预经济,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框框少、日子好过。

  西汉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在《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

  晋代葛洪:“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抱朴子内篇•明目》)

  唐太宗李世民:“在诸子百家中,堪称老子天下第一!”“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他还下诏令说:“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阐兹玄化。”百官“各当其任,则无为而治矣”。

  宋太宗赵光义:“伯阳(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宋朝事实》卷三《圣学》)宋真宗赵恒:“《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

  宋真宗时期,尽管宋朝的面积、人口、资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经济,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频仍,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北宋的统治日益巩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史称咸平之治。

  明朝朱元璋亲自给《道德经》作注,“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御注道德经》)明成祖朱棣自称“真武大帝”,开创了以黄老学说为主导的“永乐之治”的太平盛世。

  康熙本人亲自注释过道德经,康乾盛世与道家思想有密切关系。“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从事功方面来讲,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建立一代事功的帝王,严格说来,只有汉文帝和清初的康熙。尤其康熙善于运用黄老之道的成就,更有过于汉文帝的作为。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西方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

  英国学者哈耶克指出,市场经济思想的真正鼻祖不应是英国人亚当.斯密,而是提出“无为而治”思想的中国老子,比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等等。

  古今中外皆如此。只有重用道家思想,人民才有真正的文化自信、文明自信,谁说道家思想不能用来治国?

  政治家周恩来说:“我认为《道德经》里最精彩的一句话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文学家郭沫若说:“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内服黄老,外示儒术的历史证明)

  早在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引用《道德经》中的名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又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并把其推陈出新,形成新的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这正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超的政治智慧。

  正如美国明道大学校长、当代新道家张绪通研究指出:

  “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监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自信。这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政府达到了礼制与正义政府的水准。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什么是道家思想# #学点【道德经】# #黄老之说# #细品道德经#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