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人民大学(兴国网)

许纪霖:‌网络思想者的崛起

时间:2024-04-02 07:33点击:98

‌网络思想者的崛起(许纪霖)


网络的出现,让一群思想者开始崭露头角。这是当代中国思想界第二次体制外力量的崛起。如果说,80年代中期的启蒙思想者独立于权力体制的话,那么网络思想者,则还游离于学院体制之外。

网络思想者与学院思想者隔着一个时代。学院思想者生活在纸媒时代,垄断了主流舆论的各种纸质传媒和出版物,从而建立起专业权威和社会地位,从中获取声誉、地位、金钱等稀缺资源。而网络思想者活动空间是虚拟世界,一个无政府的社会,一个思想的平民时代,至今尚未形成规范的思想生产和交往体系,是一个各路江湖好汉出没比试的场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间道的网络江湖,却造就了主流舆论和知识体制内部日益无法比拟的影响力。网络的影响,如今谁也不敢忽视,因为在网络背后,就是千万网民所体现的民意。网络,成为21世纪的革命广场,即使不在广场露面,但只要你的名字在广场中被提及,你就再也不可能保持高贵的沉默。有好几个学院的精英领袖,就是因为过于轻率地对待网络的舆论,最终在广场喧哗中搞得声败名裂。

广场的英雄是一些深知时代脉搏、了解大众心理的先知。他们总是亮起一面鲜明的旗帜,抓住某一极端的民众,或是左派的,或是自由派的,或是有着特殊癖好的,最终成了网络的意见领袖。

虚拟网络有着现实社会难以企及的自由。主流媒体也罢,知识体制也罢,不是束缚于权力和资本的管制,就是受到学院体制的规约。最是学人不自由,于是学院内部的学人,纷纷蜕变成学术全为稻粱谋的职业群体。当知识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时,他们就不再是思想者。

而网络思想者,各自都有各种稀奇古怪的职业:商人、白领、编辑、记者、中学教员、银行职员、现役军人、自由撰稿人,从布尔乔亚到波希米亚,不一而足。白天有正经的职业,一到晚上,纷纷套上网民的面具,扮演起思想者的角色。对于思想,对于知识,他们有着偏执的癖好、由衷的热爱,全无功利杂念在里面,可以称得上萨伊德所说的那种“业余的思想者”,而按照萨的理解,思想者按其本性来说,本来就是业余的,出自于内心的真切关怀,而非名利的动机。

我自己虽为学院中人,但对这样的业余思想者,总是怀有某种敬意。近年来,我学生中最优秀的几位,大都是在网络中结识,业余思想者出身。

(许纪霖 2005-02-25。摘自《国家文化月刊》,2013年6月号。)

【作者简介】

许纪霖,1957年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杂志编委。 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

来源:《共产主义月刊》2023年1月,第49-50页;《新国学月刊》2023年1月,第41-42页。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