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兴国网)

‌刘永好之问:一台机器人售价等于两个工人年薪

时间:2025-03-05 13:35点击:21

‌刘永好之问:一台机器人售价等于两个工人年薪


近日,刘永好与央视的对话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当一台机器人的售价等于两个工人的年薪时,这背后所隐藏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账,更是关乎人类社会走向的重大命题。

那多余出来的工人该何去何从?在这个看似棘手的问题面前,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共产主义理念,为何说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人类。


一、机器人时代的就业危机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制造业的生产线上,到物流仓库的货物搬运,机器人以其高效、精准、不知疲倦的特性,逐渐取代了许多原本由工人承担的工作。

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工人面临失业的风险。据相关经济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十年内可能会有大量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所替代,尤其是那些重复性、规律性强的工作岗位。

当一台机器人的成本与两个工人的年薪相当的时候,企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机器人。这对于工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他们可能面临着失去收入来源,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个人价值感和社会归属感的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二、传统应对方式的局限


面对这样的就业危机,传统的应对方式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些人认为可以通过再培训,让工人学习新的技能,转行到其他领域。然而,现实情况是,再培训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工人的年龄、教育背景等因素会限制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其次,新的就业领域往往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高,而工人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还有人提出发展服务业来吸纳多余的工人。但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到市场需求、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且服务业中的部分岗位也可能会被机器人所替代。所以,传统的解决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机器人取代工人所带来的就业危机。


三、共产主义的解决方案


共产主义理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独特而全面的视角。共产主义追求的是生产资料共同制,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以及人类的全面解放。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共同制确保了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最大化,而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的需求。

当机器人取代工人成为一种趋势时,社会不会简单地将工人抛弃。相反,这些工人会被视为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可以参与到社会其他方面的建设中,如公共服务的优化、文化艺术的创作、环境的保护等。

共产主义强调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同富裕的公平分配原则也至关重要。即使在机器人创造了巨大财富的情况下,这些财富也不会被少数人所垄断,而是会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合理分配。那些被机器人取代工作的工人仍然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会因为失业而下降。

而且,共产主义追求人类的全面解放,实行职业轮换制,这意味着人们不会被单一的工作所束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人在失去传统工作后,可以在教育、艺术、科研等领域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实现自身的价值。

综上所述,刘永好对话央视所引出的关于机器人取代工人的问题,深刻地反映了当前社会面临的矛盾与危机。传统的应对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共产主义理念以其对生产资料共同制、公平分配和人类全面解放的追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根本的思路。

只有共产主义能够确保在科技进步的浪潮中,人类不会被机器所异化,全体人类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真正的进步。这也再次证明了共产主义在拯救人类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困境中的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朱老师共同主义哲学思想,由Ai写作修改而成)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