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17 18:07点击:30
中国其实不需要大文科,有AI就行了……
原创 南山老祖 南山学脉 2025年02月17日
过去几十年,各高校流行搞大文科。所谓大文科,指的是文科门类齐全,人员众多。
根据新华网的数据,我国普通高校教师中,教授为5.07万人,副教授为16.13万人,合计21.2万人。其中,约有1/3为文科研究者。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中国的高校其实不需要这么多文科专业,更不需要这么多文科研究者,其中绝大多数专业和人员都可以被优化掉。
理由有二:
第一,99.99%的文科专业在复读西方理论知识,99.99%的文科研究者是复读机。
熟悉文科研究现状的人都知道,我们每年制造大量的论文、专著、课题报告。
可是这些论文、专著、课题报告创造了多少新知识呢?几乎没有。
这些作品都是在复制原来的理论,套用到某些事实材料上,比如数据、案例等。
这并不创造新的知识,而只是一遍遍地印证旧知识。
的确,证明也是一种贡献,但也犯不着不厌其烦的每个月都在各种期刊上证明一遍吧?
如果说证明还算有价值的话,那学界复读就更像喜剧了,比如哲学界擅长的复读西方理论。
检索中文数据库,输入“康德”,可以得到41603个结果。这就是说,有4万多篇论文以“康德”为主题。
“康德”真荣幸呢,需要被说4万多遍。
这4万多遍创造出了什么呢?无非是把康德的东西翻来覆去谈了4万多遍,并没有创造什么新的知识。
所以说白了,大多数文科学者就是复读机:政治学复读机、管理学复读机、历史学复读机、法学复读机、社会学复读机、哲学复读机……
当前,AI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Deepseek的突破性发展,令人欣喜。
AI技术已经能够替代绝大部分文科学者的复读工作,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所以,国家与其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这类低效的文科研究与教育上,不如投入到AI技术研发上。
第二,绝大多数文科研究者脱离实际,读了点西方理论后,满脑子西方。
近几十年来,文科学者日渐功利化。
他们关心是自己的得失,而非国家之前途,民族之命运,本土文化之未来。
所以,这些知识分子脱离群众,远离国家。
比如,他们更加关心如何从多搞一个课题,或者如何搞下一个头衔,而不是如何为群众和国家做贡献。
而且,其中有一些个体是被西方学说灌注到灵魂的人。
他们向往西方,高度认同西方理论。
他们读了点西方理论,甚至拿着公费的资助去外国待过一两年。由此,他们便自认为很了解西方,对西方理论充满信心。
他们以为拿着西方标准来评判、批评中国的做法是绝对正确的。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这些人又玩出了新花样。他们其中有些人开始披上了新的伪装。他们公开发表文章,讴歌时代,赞颂国家。
个别有点文化底子的,还谈起了家文化、家社会。
但是,这些只是伪装。其实,他们依旧向往西方,拿西方标准来评价中国。
当前,AI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Deepseek的突破性发展,令人欣喜。
而且,AI技术没有倾向性,能更为中允的评价事物。
所以,国家与其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文科研究与教育上,不如投入到AI技术研发上。
当前,中美竞争日渐激烈,国家应该集中资源,突破关键领域、关键技术。
有鉴于此,目前国家也已经展开了行动,优化掉了不少大学的众多文科专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文科专业将被优化掉,只剩下少量无法被AI技术替代的专业,比如儒学。
这将令文科瘦身,从“大文科”精减为“小文科”。
然后,国家可以凭借被优化过一轮的更加高效、精准的“小文科”,发展出中国人自己的理论体系。
伟大的新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这套理论要站在中国立场上说话,为中国在世界上开疆拓土,纵横四野。
这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