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3 21:23点击:16
西游记哲学:把道讲鲜活的500个问题(示范代序)
天爵榜 2024年11月18日
为什么要把道讲鲜活呢?不是作无聊谈资,而是为治病救人。如何才能把道讲鲜活呢?不是靠滔滔不绝的个人口才,而是靠货真价实的大道真理。道德修行、圣贤人生,都是老实人的事业。
相关文章:西游记哲学:招生简章和第1辑目录
一
马克思说:“最好的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毛主席曾经指示宣传部和教育部说:“吴承恩的‘民主文学’《西游记》影响对人民的教育。国文课本要节选《西游记》的篇章。”
时至今日,《西游记》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但在官方教材中却少有涉及,朱老师有印象的只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段节选。
引用某宣传部人士质疑朱老师观点的一句话说:老子(太上老君)和《西游记》是宣传宗教迷信的,不能与共产主义相提并论。
二
众所周知,共产主义使命是追求人类解放,尤其是实现人类精神解放。《西游记》的西天取经事业,就是帮助凡人唐僧(人类)通过试错法,吃一堑长一智,完成圣贤道德教育,最终实现精神解放。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游记》与共产主义使命是一样的。
实际上,哲学是对圣贤道德的理性解读,宗教是对圣贤道德的感性信仰。换言之,正确解读圣贤道德,就是道德哲学;不能正确理解圣贤道德,就是宗教信仰。
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真懂共产主义就是哲学,不真懂共产主义就是信仰。对马克思主义来说,理解就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哲学(共产党人),不理解就是“披着科学外衣的新宗教”(左中右杂空)。
因此,不真懂共产主义而放弃共产主义,不理解马克思主义就抛弃马克思主义,无疑是愚蠢无知、十分有害的思想。
对中国道德哲学、包括老子《道德经》、吴承恩《西游记》、朱云川《文明自信》等的理解,也是如此。
三
如何从哲学上正确解读《西游记》呢?
举例说明:
西游记序
(一)
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摧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
【解读】
(1)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
——毛主席说过,要重视形象思维。
就是说,文学没有虚幻鬼神,缺乏感性认识,就不是文学;虚幻没有道德本源,缺少理性认识,就不是鬼神。换言之,没有文采的道德文章,其实枯燥无味;没有本源的虚幻鬼神,就是胡编乱造。
(2)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
——世上那些最虚幻的东西,都是最真实的东西;最虚幻的道理,就是最真实的道理。
《西游记》里,老子(李耳、老聃),其实就是指人的脑子(道理而已、脑袋),代表真理(李)。如来,指本来如此,代表真相(空)。孙悟空(石猴),代表真实(石头)。
老子(广大智慧)、如来(真如性海)、孙悟空(颖悟圆觉),都同样出自灵台方寸山(人的脑袋)、斜月三星洞(心之官则思)的须菩提祖师(必须觉悟)门下。
历史上,每个真正的大圣贤出师后,都不告诉别人自己师承何处,只说是自己成就的——大而不肖,找不到师门传承。道法自然(真实),不是不敢说不能说,而是对众人说了,也没人真懂真信。
比如,号称无所不知的如来佛,也不知孙悟空的师承出处,说明什么呢?真相(知其然),不知真实(不知其所以然)。
玉皇大帝,全称叫“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就是指天下人心。玉皇,指欲望(玉)主宰(皇)、利益驱动也。
嫦娥,属于阴历28天一次的月精(经),指天下美女;玉兔,指美女的欲望如小兔子一样,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天蓬元帅(猪八戒前身)统领十万水军,代表垄断企业经济,掌握天下财富,酒醉调戏月宫嫦娥,为什么会被玉帝判处死罪,叫月经不调。
(3)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
——所谓大道真理,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用不尽)。就是说,真理讲出来没人信,只有用起来最管用。
所以,对众人讲大道真理(真),不如讲鬼神故事(幻);讲人生幸福(佛),不如讲邪恶苦难(魔)。
(4)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
——魔(邪恶、苦难)不是别人,而是我(每个人)自己,指自然人(活人)。活人可以走正道,改邪归正,获得人生幸福;不走正道、不愿改邪归正的人,都是邪恶苦难。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说,邪恶苦难都是自己道德失误、私心杂念造成的。
比如,孙悟空(实践先行的墨家)精英主义,金蝉子(唐僧杂家门外汉)自鸣得意,天蓬元帅(法家恶劣)贪财好色,卷帘将军(儒家平庸)过失犯错,小白龙(白龙马宣传家)任性使气,都是邪恶苦难的弥天大罪。
(5)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
——邪恶苦难与人生幸福,能力差不多,地位差不多,彼此只有人品正邪不同,就像头发丝一样的细微差别,但却至关重要,是决定事业善恶、人民福祸、国家生死的关键小事,不可等闲视之。
比如,在列宁遗嘱中,建议调整斯大林总书记职位的一件小事。如果苏共中央听从列宁的建议,就不会出现1930年代的斯大林大屠杀(魔)、苏共中央修正主义(国家主义)和苏联解体(不道早夭)。
1923年1月4日,列宁建议解除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
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
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
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看,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
资料来源:列宁《对1922年12月24日一信的补充》,载《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0页。
在天爵榜三关中,人品关x(真正右左中杂空),成果关y(圣家师匠工徒奴),境界关z(道德仁义礼智信)。人品代表正邪,成果代表能力,境界代表地位。
【结论】佛(正善)与魔(邪恶)的微小区别,根本不是能力与地位,而是人品正善与邪恶。
有道是:天爵榜人品第一,唯真不破!
真人与正人,属于人品正派;右左中杂空,都属于人品邪恶。改邪归正,就是放弃右左中杂空,回到公道正派上来。孙悟空真,唐僧正,都是正派;猪沙白(左中右)在改邪归正前,都是邪恶的吃人的妖怪。
(6)摧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
——圣贤与庸劣的境界差别,正善与邪恶的思想斗争,摧枯拉朽也好,艰难困苦也罢,都是不同人品的认识结果。明白这一点,就能实现理论彻底化(道德本源——人品为极),获得圣贤道德与真理力量,成为明白的老实人,完成人类精神解放的自我教育、自我革命。
(二)
说者以为寓五行生尅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而必问玄机于玉匵,探禅蕴于龙藏,乃始有得于心也哉?
【解读】
(1)说者以为寓五行生尅之理,玄门修炼之道。
——说着,说书宣讲西游者、道听途说的人们。五行生克(尅),指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生相克,主要见于中医经典与实践;玄门,指圣贤道德修行者,比如道德、道家、道教与禅宗,都属于玄门。
说者的上述观点,对不对呢?方向正确,方法不管用。
(2)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
——余,指本人(幔亭过客序作者);三教,一般指儒、释(佛)、道三大宗教;括于一部,指包括在一部《西游记》书中。变化横生之处,指不同故事情节。引而伸之,指活学活用,辨证施治。境通,指通晓事情;道洽,指合于道理。
实际上,吴承恩讲的是道(知,圣贤道德)、医(行,治病救人)、禅(果,宣传普及)的知行果合一,三家配合本如然。《西游记》对儒(庸劣塞道)、释(和尚尼姑)、道(道士江湖)三教统治的不懂装懂、道貌岸然、欺世盗名、自欺欺人,都是持批判立场的。
(3)而必问玄机于玉匵,探禅蕴于龙藏,乃始有得于心也哉?
玄机,指悟道的机缘入口;玉匵(牍),指珍贵的仙书秘笈;禅蕴,指参禅的道理路径;龙藏,指海量的经典藏书。有得于心,指一点一滴的难知,蹒跚学步的难行。
《西游记》词曰: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大多数修行者,看仙书秘笈机会难求,读海量藏书浪费时间,生命有限而知识无涯,一生都是在做无用功。
换言之,不如通过朱老师的《西游记哲学》课程,一生读懂一部《西游记》,足以成名成家,功成事遂,肉身成圣,尸解成仙,其实不难。
(三)
至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今日雕空凿影,画脂镂冰,呕心沥血,断数茎髭而不得惊人只字者,何如此书驾虚游刃,洋洋洒洒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日见闻之,厌饫不起;日诵读之,颖悟自开也。故闲居之士,不可一日无此书。
【解读】
(1)至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
——文以载道,艺以养德。文艺(鬼神)载养道德(圣贤),玉兔为嫦娥服务,形式为灵魂服务,有哲学底蕴的文学才能长久,成为世界名著。比如,《西游记》(道德经)、《水浒传》(兵法)、《红楼梦》(释教)、《三国演义》(儒教)、《封神榜》(易经)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
(2)今日雕空凿影,画脂镂冰,呕心沥血,断数茎髭而不得惊人只字者,
——那些穿凿附会、胡编乱造,涂脂抹粉、冰上雕刻,胡思乱想、劳神费力,无病呻吟,扯断几根胡须的庸劣文人,其实收效甚微,作品平平无奇。
(3)何如此书驾虚游刃,洋洋洒洒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
——驾虚,指驾驭道德,形象思维;游刃,指文思泉涌,游刃有余。不复一境,指情节不重复;不离本宗,指须臾不离道。
(4)日见闻之,厌饫不起;日诵读之,颖悟自开也。故闲居之士,不可一日无此书。
——天天看《西游记》,常见常新,不生厌倦;每每读《西游记》,都有启发,明白四达。闲居无事之人,手头不可以没有《西游记》一书。
有人说过:《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对普通人来说,老子《道德经》不容易读懂,可以改读吴承恩《西游记》,圣贤道德都是一样的。
幔亭过客
( 注:幔亭、白宾、令昭 ,均为明朝袁于令的字。)
朱云川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