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兴国网)

理论自信:为什么要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时间:2025-04-18 20:32点击:9

‌  ‌理论自信:为什么要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作者:朱云川

  理论要以事实为依据。传统教科书总是用人民本位的共产主义,去美化精英(小资)本位的社会主义。那样去做的话,理论就与事实严重不符,理论就没有解释力与说服力,从而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度可信度吸引力。

  

  《理论自信:为什么要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尊敬的各位同胞: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要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长久以来,我们的传统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用人民本位的共产主义,去美化精英(小资)本位的社会主义的情况。这使得理论与事实严重脱节,大大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度、可信度和吸引力。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以真正理解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性,从而重拾理论自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主义的现状。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类似精英(小资)本位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技术化、片面化和精英化,导致了“只专不红”的现象。

  在这种模式下,少数精英拥有高福利高收入,大部分人只有低收入或失业。一些人才过于专注技术领域,他们虽然在专业技能上不断精进,却在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方面有所缺失。

  这就像一座大厦,虽然在某些技术构建上十分精巧,但缺乏坚实的思想根基。这种情况在社会中体现为,部分人只追求个人的技术成就和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

  例如,在一些企业中,少数掌握高端技术的精英可能会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甚至损害普通员工的权益。这种现象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人民本位思想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共产主义的本质要求。

  而共产主义则以人民为本位,它倡导的是一种道德化、全面化、大众化的人才模式,追求“又红又专”。

  共产主义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度的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他们深知自己的发展与整个社会、全体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建设者,也是社会成果的共享者。这种模式下的人才,绝大多数人生活都有五大保障,就像一颗饱满的种子,既能够茁壮成长,又能为周围的土地带来生机与活力。

  比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共产主义社区,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文化活动,大家都齐心协力,因为大家都明白,个人的幸福是建立在集体幸福之上的。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而共产主义追求的是彻底的公平正义,它将消除阶级差异,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共产主义社会,资源将得到合理的分配,不再会有贫富悬殊的巨大差距,也不会有因出身、地域等因素而导致的机会不均等。这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光明。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共产主义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受到一些传统观念和发展模式的限制,人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共产主义将打破这些束缚,让人在道德、知识、技能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既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又能在其他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就像一个交响乐团,每一个成员都精通自己的乐器演奏,同时又能理解整个乐团的音乐理念,共同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

  此外,从国际竞争和人类发展的大视野来看,共产主义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当今世界,虽然社会主义国家在不断发展进步,但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端仍然存在,如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最高级的社会形态,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模式。

  当我们成功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将在世界上树立起一个伟大的典范,向全世界展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可能。

  同胞们,我们要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不是一种空想,而是基于现实需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纠正过去理论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稳步前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全人类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