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人民大学(兴国网)

王德峰反对道家“无为而治、以正治国”欲何为?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

时间:2024-09-19 08:41点击:2032

  ‌【编者按】9月18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朱云川老师文章《大学批判:鼓吹异端邪说的“王教授现象”》一不小心火爆了,拜转发者和批评者所赐,一天阅读量又过2W了。评论区有人留言:“连王教授名字都不敢提及,证明作者心虚了”、“言之无物,没有具体证据就骂人,就是WG余孽……”等等。本文即朱老师批评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一个证据,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术探讨立此存照!(兴国网)


  西方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罗素

  一

  何为道德哲学?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这里,上德不德为道,以正治国,文化先行,服从道德(圣贤),真理力量;下德不失德为德,以德治国,实践先行,服从领袖(精英)、榜样力量。

  老子讲:

  明白道,道能生德,坚持真理力量,正治;

  不明道,德不生道,坚持榜样力量,德治;

  丢失了真理(道德真),就好讲榜样;

  丢失了榜样(墨德正),就好讲人心;

  丢失了人心(儒仁右),就好讲规矩;

  丢失了规矩(法义左),就好讲暴力(兵礼中);

  丢失了暴力,就好讲智慧(杂多知、瞎折腾);

  丢失了智慧,就好讲信仰(宗教空、混日子)。

  概言之,道真理一,德实干二,仁人心三,义规矩四,礼暴力五,智杂家六,信宗教七。道德仁义礼智信,就是自然(真实)为本、本末有序的中华道德七常观。

  其中,道德仁义礼(去智信),叫自然道德,即道德哲学,老子真哲学;仁义礼智信(去道德),叫伦理道德,即伦理哲学,儒法伪哲学。

  二

  何为历史周期律?

  以西汉政权的兴衰亡为例,中国历史周期律大致如此:

  道德(道一墨二)兴国;

  仁义(儒三法四)败家;

  礼智信(兵五杂六宗七)亡身。

  历史上,秦靠法家改革、兵家征战、义礼并用统一六国,无道缺德,天下苦秦久矣。

  前有陈胜吴广起义,一呼百应;后继楚项汉刘相争,摧枯拉朽。秦二世而亡。

  刘邦集团尊道(张良)而贵德(务实),用道墨,弃儒法,最终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

  西汉初,刘邦集团认真总结了秦朝“义礼并用”之得失,决定用黄老(道德)以正治国,遂有文景的与民休养生息、官员无为而治,此一太平盛世也。我们自称“汉族”,这是中国人崇拜道德、文明自信的根本证据;

  在文景之治富而不强、外敌入侵的前提下,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除外患、逐匈奴、开疆拓土,遂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言论,大展兵家之雄风,与匈奴人一决雌雄,始有“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赫赫威名也。

  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在冷兵器时代,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毕竟,长时间用兵行诡道,西汉人口和经济急剧下降、民生和人心都遭到极大破坏,难以长久支持汉武帝的穷兵黩武。遂有汉武帝晚年“轮台罪己诏”,弃儒改弦易辙,回归黄老之术。

  汉武帝后,继有昭宣二帝,坚持弃儒救国,道法并用,中华民族综合国力更上一层楼,史称“武昭宣盛世”。汉宣帝后,有汉元帝私好儒术,西汉国运从此败落,实为败家子。汉宣帝生前哀叹:“乱我国家者,太子也。”

  七十年后,王莽儒家改制,克己复礼,迷信儒术,另立新朝,结果虚伪做作,穷奢极欲,道听途说,信步乱走,朝令夕改,天下大乱,达到中国古代儒家空想主义改革之巅峰,引发绿林赤眉等大规模农民起义,西汉灭亡。

  有人总结:“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入乱是儒家。”众人误以为:只有实现天下太平了,才适合道家。其实大错特错。反之,只有重用道德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对此,朱老师补充一句:改邪归正是道,拨乱反正为德,由乱入治在道德。

  三

  道家无为而治,为啥是治国最高境界?

  在今天,那个鼓吹儒佛而弃道德、代表中国非优秀、非人民立场的传统文化复兴的"哲学王子"——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坚持说:道家思想不能用来治国。理由是:道家思想讲无为而治,不能为农耕文明提供一个伦理体系。(王德峰,更多资料源于互联网)

  ——复旦王教授很有名,只是太任性了!

  大道至简,有权(节制权力)、有钱(节制资本)、有名(节制言论)、有力(节制暴力),都不可以任性。

  以老子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道莅天下,文化先行,以正治国,无为而治(共产主义),向来都是治国之至宝——帝王术。

  中国历史上,包括汉(文景之治、武昭宣盛世)、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洪武之治、永乐盛世)、清(康乾盛世)等朝代的早期几代皇帝,均注重以黄老(道德)治国,国运日盛,老百姓日子好过,国泰民安,全都迅速迎来了太平盛世。

  每一个王朝的中后期,皇帝们大都不明道德(黄老),精神上以道教神仙为尊,庙堂上则以儒为师,以法治国,宗教愚民,导致人心混乱,国运日衰,终至国破家亡,改朝换代!

  正因为王朝中后期的皇帝们,开始不明道德,任性不要道德,不得不要道德怎么办?仁义冒充道德,最终空谈道德,混吃等死。实际上,不用道家无为而治以正治国,国家才会失去长治久安的基因,社会上才会出现庸劣塞道,人心混乱,贪腐高发,政权灭亡。

  事实上,不仅农耕文明需要道家思想,包括军事、商业、工业、生态等其他文明要想长久正常发展,同样离不开以老子道德经为真理代言的道家思想。

  四

  对于哪家思想更适合治国,历代学者、明君、政治家都有自己的总结,今略举几例。

  汉初的文景之治,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文帝景帝奉行黄老之道,讲究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过多干预经济,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框框少、日子好过。

  西汉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在《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

  唐太宗李世民:“在诸子百家中,堪称老子天下第一!”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史称贞观之治。

  宋太宗赵光义:“伯阳(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宋朝事实》卷三《圣学》)宋真宗赵恒:“《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

  北宋,在宋真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注意节俭,铁制工具制作技术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又引入占城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史称咸平之治。

  明朝朱元璋亲自给《道德经》作注,“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御注道德经》)明朝前期,经过朱元璋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国力迅速增长,因其年号为“洪武”,史称洪武之治。

  康熙本人亲自注释过道德经,康乾盛世与道家思想有密切关系。正所谓:“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入乱是儒家”。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134年。基本国策大致为:“治国用黄老,打仗用三国”。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西方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

  英国学者哈耶克指出,市场经济思想的真正鼻祖不应是英国人亚当·斯密,而是提出“无为而治”思想的中国老子,比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等。

  古今中外皆如此。

  当今世界,执政党只有重用中国的道德哲学、道家思想,人民才会有真正的文化自信、文明自信,才能实现无为而治、共产主义,谁说道家思想不能用来治国?

  五

  结束语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治国,指惟道是从,文化先行;以奇用兵,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无事取天下,指利人利己,而不是损人利己,才能取信于天下人。

  一句话:

  以道莅天下,治国用黄老。

  早用早受益,晚用晚受益,不用不受益!

  朱云川

  20240519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